足迹
朕王梓钧后记内容截图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275【岭南三忠】(第1页)

    给了赏钱,众人散去。    赵瀚微笑着招手:"过来吧。"    盘七妹突击学习了一个月官话,词汇量在一百之内。她学着汉家女的样子,屈身行礼道:"夫君万福!"    口音有点古怪,不过蛮有意思的。    "别站着了,进屋说话吧。"赵瀚笑道。    盘七妹没怎么听懂,不过还是跟上去,大大方方跨过门槛。    赵瀚顺手拿起茶壶,刚要倒茶,盘七妹立即走来,握住壶柄说:"我……我……"    "倒茶"赵瀚问道。    盘七妹连连点头:"我倒……茶。"    赵瀚坐下问:"今年多大了"    盘七妹提着茶壶有些懵,这句汉话,似乎先生教过,又似乎没有教过。    此时的八排瑶,汉话程度很深,越靠近县城的地方,会说汉话的瑶民就越多。奈何,盘七妹是地道的山里妹子,从小到大就没有走出过村落。    赵瀚有些头疼,立即把侍卫叫来,想从送亲队伍里找个会说汉话的。    很快寻来一个,可是只会广东话,只能再加个广东话翻译。    赵瀚刚纳的姬妾,彼此想要交流,还得配两个翻译……    "你叫什么名字"赵瀚问道。    粤语翻译立即转述,瑶语翻译再次转述。    盘七妹回答:"我姓盘,叫盘七妹。"    "只有姓,没有名吗"赵瀚问道。    这次不用盘七妹回答,瑶语翻译就解释说:"总镇,不仅是女子,许多瑶家男子,也是只有姓的,以家中排行为名。"    赵瀚招来胡梦泰,吩咐道:"记下来,以后派去瑶村的老师……不仅是瑶村,还有僮村(壮族)、苗村,教书老师都要给当地百姓取汉名。否则的话,这户籍定然一大堆重名,极不利于官府户册管理。"    作为秘书,胡梦泰立即拿出小本本记下。    赵瀚说道:"你今后就叫盘瑶吧,瑶族的瑶。"    "盘瑶,盘瑶,"盘七妹用汉话重复了,笑着说,"好啊,盘瑶这个名字很好听。"    小姑娘笑起来有梨涡,模样更加可爱。    赵瀚又问道:"多大年龄了"    "十六。"盘七妹回答。    赵瀚直接问瑶语翻译:"你们那论虚岁还是实岁"    瑶语翻译说:"虚岁。"    好嘛,才15岁的小姑娘,发育得可真成熟。    天天吃木瓜吗胸那么大。    而且,腰身还不粗,也不晓得怎么生长的。    "家里几口人"    "八口,几个姐姐都出嫁了。"    "……"    一番拉家常,盘七妹彻底放松下来,觉得这个赵天王很好相处。    晚上吃饭,余者皆散去,只剩赵瀚和盘七妹。    不晓得是礼仪老师胡乱教的,还是八排瑶的传统风俗,盘七妹站在饭桌前不敢坐下。    双方无法沟通,她只能傻站在那里。    赵瀚微笑着去拉她的手:"坐下吃饭。"    "好。"盘七妹坐下之后,开心笑起来。    赵瀚却拉着她的手不放,掰开手指一看,手心里有许多茧子。再翻看手背,也有一些疤痕,痊愈之后留下很浅的印子,估计是在割稻子时被稻叶划伤的。    看来经常干农活,只不过脸蛋很白净,可能是戴着草帽之类,脸部没有怎么被晒着。    赵瀚拉起她的袖子,手腕肌肤的颜色,跟手背上差不多,都比脸蛋要黑许多。    "你们那些瑶老,也算是有心了。"赵瀚不由好笑。    盘七妹听不明白,只跟着赵瀚一起笑。    "吃饭。"    赵瀚怕她不会用筷子,正准备掩饰,盘七妹已经抄起筷子准备夹菜。    见赵瀚没有先动筷,盘七妹又把筷子放下,这种礼节多半是先生教的。八排瑶专门请了个先生,一边教导礼仪,一边教说汉话。    赵瀚笑了笑,夹起一颗花生给她。    花生和蚕豆,已经传入中国上百年,此时的种植区域非常广泛。    赵瀚把"宫保鸡丁"发明出来,不但迅速风靡江西,在江南诸府也颇受欢迎。江西这边叫"总镇鸡丁",江南那边叫"士子鸡丁",反正这玩意儿部分地域都喜欢。    两人吃饭,三菜一汤。    一荤两素,并不奢侈。    盘七妹吃了一颗花生,觉得味道怪怪的,但非常美味。又夹起一块鸡丁,顿时双眼圆瞪,大半盘都被她给吃完了,还吃了整整一碗干饭。    不是那种单手能握的小碗。    所以说,属性是童颜巨X的吃货萝莉    赵瀚觉得以后该提醒一下,若是不每天干体力活,吃这么多容易长胖的。    盘七妹吃完就坐着,一边回味美食,一边等赵瀚说话。虽然她听不懂,但有人说话,总不会显得那么尴尬。    赵瀚把随行的女佣叫来,带着盘七妹去洗澡,自己则坐着慢悠悠处理公文。    这个瑶族妹子啥都不会,等回到江西之后,得先学会说汉话,再送去女校跟小妹一起读书。    坐在书案前,随手翻开公文,却是宝庆、永州两府,连续三年旱灾。由于官吏还未抵达,前方军官说明情况,请求尽快调拨粮食赈灾,否则今年冬天肯定要饿死人。    唉,又是他娘的调粮赈灾,江西粮食哪里够用    赵瀚很快做出批示,杀一批罪大恶极的地主,然后逼迫其他地主借粮。这样应该能够筹措不少,实在不行就多抄几家,反正赵瀚手里已经没余粮了。    明年夏收之后,必须把洞庭湖平原拿下,那是真正的天下粮仓!    批复完这件事情,赵瀚再次拿起文件,却是篇民间士子写的文章,叫做《广东田政要领》。    里面详细论述广东地主的复杂性,希望赵瀚能够合理微调政策,并且指出农会在顺德县分田的某些错误和疏漏。    "来人,把张家玉叫来!"    张家玉今年二十二岁,考上举人仅六天,广州城就被商贾夺走献给赵瀚。    此君本来不愿从贼,莫名其妙的,他家就分到田产。不是被分田,而是分到田产,因为他出身于贫困自耕农家庭。    这这这……这多不好意思,张家玉立即主动投靠,还带来一票江湖游侠。    也是个不安分的,一边考举人,一边混江湖。    历史上,此人为岭南三忠之一。    但是他忠得很有意思,李自成打到北京,崇祯还没死呢,张家玉就写信投效。    李自成败逃之后,张家玉死活不降满清,跑去南京投靠弘光帝,因为曾经变节,被南明小朝廷抓进监狱。    清军攻入南京,张家玉还是不投降,又跑去福州投靠隆武帝。    他凭借自己的江湖名气,召集豪侠抗击满清,前后数次受伤。最后一次,身中九箭,拒不投降,跳入水塘自杀。年仅三十一岁,谥"文烈"。    "咚咚咚!"    "进来!"    张家玉推门而入,身着儒衫,腰间悬着一把铁剑。    赵瀚无视他身上的武器,问道:"此文作者,岩野先生是谁说名字,不要字号。"    张家玉回答说:"岩野先生便是陈邦彦。"    赵瀚顿时叹息,随口问道:"就是那个很多士子推荐,招揽他却不愿来的陈邦彦"    "正是。"张家玉拱手道。    陈邦彦,也是明末岭南三忠,目前在乡下开馆讲学。地方官每有政事不决,都会征询他的意见。    四个字,出身大族!    正是由于赵瀚强行分田,陈家损失惨重,陈邦彦才坚决不受招揽。谁知赵瀚离开广州,他又主动写文章,指出赵瀚田政的疏漏之处。    这人闲不住,满腹经纶,科举不第,报国无门。    历史上,南京小朝廷建立,陈邦彦立即写下《中兴政要》,煌煌数万言,列出三十二条救国方略,独自跑去南京进献给弘光帝。    弘光帝拿到《中兴政要》,字太多,懒得读。    后来被隆武帝启用,陈邦彦带兵抗清,妾室和两子被清军抓住,以此逼迫他立即投降。陈邦彦回答:"妾辱之,子杀之,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    继而,陈邦彦撤离广州,转攻三水、新会、香山,三战三捷。    在守御清远城时,清军挖地道炸开城墙。陈邦彦次子死于巷战,陈邦彦本人身中三刀,投水自尽被清军捞起。被抓去广州,陈邦彦还是不投降,狱中绝食五日,遭清军杀害。    岭南三忠,还有一忠叫陈子壮,此时就住在广州城里。    同样是全家惨死,而且陈子壮死得最惨,因为他是广东抗清领袖。    他被绑着从头顶锯成两半,由于身体晃动,只能锯开头皮。陈子壮对刽子手高喊:"蠢材,界(锯)人需用木板也!"    刽子手连忙把陈子壮绑在木板上固定,活生生将其从中锯开。    被锯开了天灵盖,陈子壮还在吟绝命诗:"金枝归何处,玉叶在谁家老根曾愿死,誓不放春花。"    弟弟陈子升,带着母亲藏到山中。听到儿子牺牲,陈母悬梁自尽。其妾室张玉乔,被满清将领李成梁收纳,闻夫死讯,自刎而死。    陈子壮是以礼部右侍郎身份,被崇祯罢官归乡的。    只要他愿意投靠,广东士子必定蜂拥而至。可惜,此人也是大族出身,非常不满赵瀚的分田行为。    "唉,岭南三忠,只得一忠半。"赵瀚再次感慨。    张家玉问道:"谁是岭南三忠"    赵瀚敷衍道:"古之豪杰耳。"    岭南三忠,一个主动前来投效,一个只写文章建言,一个躲在书院不出,岂非是得了一忠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