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朱拓朱元璋名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6章 主打的就是一个叛逆!(第1页)

朱拓和陶乐智来到一个县城,在这个县城城郊,朱拓见到了在田埂忙碌的吏员,吏员挽着裤腿,站在水田中,阳光照的睁不开眼,时不时拿衣袖抹把脸上的汗水。  朱拓站在树荫下,让吕青将他叫来。  吏员走了过来,见到朱拓等人的衣着,皱了皱眉,虽然不知道他们的身份,但也明白朱拓等人非富即贵,询问道:"不知几位贵人有什么事"  朱拓倒了两碗酒,笑呵呵的问道:"现在苏杭不是商业改制吗我想问问你的想法。"  闻言,吏员与那位老丈的态度截然不同,大声骂道:"这改制简直就是折腾人,我们这些吏员都有怨气,可是上面压得紧,只能拼命去做了。"  "基层工作不好干啊!"  朱拓感慨了一声,又问道:"有什么怨言,你说一说。"  "我们这些吏员,虽然不是生员身份,但也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可现在却天天在田亩中丈量田产,还有那些商贾,地位快要超过我们了!"  "商贾对朝廷有什么贡献为什么我们要帮他们做事为什么他们的地位高了难道以后,我们见到商贾都要躬身行礼吗"  "若早知道如此,我就早早的去经商好了,地位又高,挣的银子又多,总比当一个苦哈哈的吏员强!"  吏员显然是积攒了好几个月的怒气,此刻一股脑全说了出来。  朱拓并没有反驳,而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你们都是为大明出力的,大明也不能让你们寒了心,不然队伍就不好带了!"  "贵人明白就好!"  朱拓离开后,一旁的吕青说道:"大王,这官员好没有道理,他和那些百姓一样吗百姓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辛辛苦苦一年,收入才勉强果腹,而他们在岗位上吃喝玩乐,生活很是潇洒。"  "话也不能这么说。"  陶乐智摇摇头,皱眉道:"吏员们本就在地盘上有些势力,盘根错节的,他们现在看到商贾们的地位明显提高,心中不满也很正常。"  在朱拓进行商业改制后,商贾们虽然很内卷,但肉眼可见的,商贾们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朝廷已经颁布了法令,要求各地的官员不得以不正当的理由,故意为难商贾。  无数官员对此很不理解,原本对商贾充满恶意的朱元璋,为什么在晚年时期,开始扶持商贾了。  只有极少数开国大臣才知道,如今的陛下在为肃王铺路,尽可能的帮助肃王,让肃王可以毫无顾忌的大展拳脚,施展自己的能力。  毕竟,有朱元璋在镇着场子,谁也不敢放肆。  回城的路上,朱拓认真的说道:"这一路上,所遇到的农夫,他们很支持这个制度,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好处。商贾们有的反对,有的支持。而官员们大多反对,因为官员们从前在面对百姓和商贾时,有种天然的优越性,他们担心会失去以前的特权。"  吕青皱眉道:"看来陛下还是对官员太宽容了。"  "不是。"朱拓摇头,说道:"本王觉得,倒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解决"陶乐智询问道。  "提高大明底层官员和吏员的俸禄待遇,多给他们一些银子,堵住他们的嘴。"  "啊,官员俸禄可是朝廷规定的,殿下如果私下变革,恐怕会让朝廷不满啊!"  "不会的,父皇会支持本王的,苏杭本来就是一个试点,如果失败了,再改过来就行了,如果成功了,就向全国推行。"  朱拓解释了一句,又叹道:"大明的官员俸禄实在是太低了。"  朱元璋因为是放牛娃出身,所以在当了皇帝后,对官员有种天然的警惕性,因此制定了严苛的律法,还组建了锦衣卫,用以监察官员。  明朝的官员俸禄实在是太低了,若是单靠俸禄恐怕要饿死,就像正九品,也就是一个县的县令,每年的俸禄也就八十石,也就是如今的五千斤。(注:古代的斤与现在的斤重量不同,按照古代是1石等于120斤。)  五千斤看着很多,可县令要养活一家老小,还有管家下人之类的,若是分摊下去,就没有多少了。  所以,明朝的官员,除了做官以外,都有火耗、田产等外来不法收入。  比如说嘉靖时期的名臣徐阶,表面上看着公正无私、一心为国,可背地里呢他的子孙横行乡里,大量购置田产,占地多达二十四万亩,几乎相当于四五个县的耕地总和。  "第二件事,就是提拔一批有能力的干吏,不必以学问或者年限作为要求,而是要考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做事、为人、能力等,让他们大胆的去做,本王会为他们撑腰的。"  陶乐智愣了一下,说道:"是,下官现在就去做!"  "嗯,先做第二件事吧,关于官员俸禄的事情,本王还有个计划。"  "什么计划"  "钓鱼执法,陶大人你继续和本王作对,接纳那些反对本王的官员,偷偷记下他们的名字,然后把名单交给本王,本王用莫须有的罪名,将他们一个个贬职流放。"  朱拓嘿嘿一笑,露出阴险的笑容。  陶乐智有点恍惚,刚才看着肃王说话,有点贤王的模样,现在怎么又变成奸王了动不动就要用莫须有的罪名,把这些官员贬职!  他是怎么做到如此完美切换两种模式的  "殿下,这样不大妥当吧毕竟那些官员也是出于好意,您要是随便处置他们,恐怕有些人心里不服啊!"陶乐智急忙劝道。  朱拓傲然道:"陶大人,如今正是商业改制的关键时刻,容不得半点马虎!要是有些官员阳奉阴违,不处置他们怎么能行"  "他们作风可能没什么问题,可不好好执行政策就是最大的错误,处置他们一人,受益的可是千千万万的百姓啊,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陶大人,这个道理你不会不懂吧!"  陶乐智内心有些挣扎,良久后,才叹道:"殿下,下官明白了!"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