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寒门子弟(第1页)
李象本以为是牵扯到名门之争,各个家族之间或许有些事情,在五姓七望衰弱下去之后,李象就已经是不把这些名门看在眼里了,所以没当成一回事。
但没想到赵大人提出的是另外一个尖锐的矛盾,那就是豪门子弟和寒门子弟之间的争夺,这不仅在这个年代是一个尖锐的矛盾,即便是放在二十一世纪,这样的矛盾也是存在的,各国都存在这样的矛盾。
社会上的位置就只有那么一些,豪门本身就是站在大家的顶上的,他们也想着为自己的孩子谋取更好的位置,所以他们势必打压那些寒门子弟,但寒门子弟的数量是非常多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会为了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双方之间的碰撞就不可避免了。
在我大唐的官场上,长安城或许还算是能对半分,名门子弟的数量不是很突出,但是在各地方衙门殿下可以去调查一下,各地的官员们都是有来历的,如果要是你没有来历的话,你根本就当不上这个官儿。
赵大人说出这个话的时候,连他自己都感觉到非常的惊讶,要知道他平时不是一个这样的人,即便是心里是这么想的,嘴上也不能够说出来,可能今天因为酒精的原因,赵大人的话有点多了。
不过赵大人说出这个话的时候,他已经是做好了一切准备,原来这些话已经压在他的胸中很久了,虽然他是来自于名门,但他早就看出来了,如果要是朝廷继续这么发展下去,对所有的老百姓都极为不利,对整个国家也是没什么好处的,李象是一个开明的人,如果要是李象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或许能为大唐续命五百年。
赵大人所说的事情,我以前没有关注过,不过这的确是一个尖锐的矛盾点,名门望族存在的时间太长了,他们的触角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我曾经和五姓七望的人正面对打过,他们虽然都落败了,不过今天听了赵大人的一些话,我认为五姓七望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各地的一些中小家族才是最恐怖的。
既然赵大人主动的说出这些话,那么他也是反对这些名门望族把持朝政的,李象也把自己心里的话说出来,赵大人在旁边点了点头,李象能够看到这一点,这已经比很多朝廷精英要看得远了。
在很多朝廷精英看来,五姓七望就是把持朝政的名门望族,只要是把五姓七望给解决了,那么朝廷的权利自然是能够回到皇上的手里,其实这是一种很片面的想法。
原来李象刚刚重生的时候,的确也是这样的想法,但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之后,李象才看出这种事情的不一样,五姓七望很长时间取得的是一种引导作用,他们个人的实力的确强大,但想要和朝廷抗衡的话,他们其实是利用了各地的中小家族。
各地的中小家族单独拿出来的话,没有一个能够和朝廷抗衡,但是当他们聚在一块,拧成一股绳的时候,这就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即便是朝廷想要动他们,那也是没有这样的底气的,除非你想要看到全国动乱。
所以朝廷也必须得讲规矩,这些中小家族混合在一块儿,他们也算是和朝廷达成了一种莫名的默契,我们如果犯了错的话,你可以动我们,但我们要是没有犯错你找事的话,各地的地主豪强们也不是闹着玩儿的。
李象忽然想到了影响整个大唐的黄巢起义。
历史书上记载的很清楚,这个家伙本来是想要去考取功名的,如果要是他能够考取功名,那也就能够顺利进入大唐的朝廷,自然也就不会有后来遍布全国的动乱,这家伙的动乱把大唐最后的力气给耗干了,从他的起义结束之后,整个大唐就进入了翻镇割据的局面。
当时他为什么会走上造反这条道路呢就是因为他在考取功名的路上不顺,或者说他的名额被那些豪门子弟给占用了,所以这个家伙看不到任何的希望,这才举起了反抗的大旗。
想到这里的时候,李象浑身就是一身汗,如果要是继续这么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出现好几个这样的人物,看来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一个小事儿了,在解决外部争斗的同时,李象也必须得给这些寒门子弟一线希望才行。
作为一国统治者,如果要是不能够平衡自己国内的各方势力,那么不需要等着外部的人杀进来,光是内部的这些动乱已经是能让你疲于应付了,到时候只需要一个简单的计划点,整个社会的矛盾就被点燃了,这些矛盾都积累了那么多年,你想短时间内扑灭下去,这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想到这里的时候,李象站起身来给赵大人做了一个揖,要知道赵大人是名门贵族内部的人,人家能够把这些话给说出来,人家事实上已经背叛了自己的家族了,以天下大任为己任,这样的人的确是大唐的功臣。
受不起殿下的大礼,受不起殿下的大礼,其实我已经是犹豫了许久了,按说早就应该把这样的事情提出来,但我想到身后的众人……
赵大人赶紧的跪在李象的面前,怎么能够生受李象这么大的大礼呢李象可是现在大唐的皇太孙,这可是要命的事儿。
相比较于其他人大人能够走出这一步,这其实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这件事情早些年也是我走错了路了,我没有考虑的那么清楚,其实五姓七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他们对国家的危害都能看得到,可各地的中小家族却是看不到的。
李象也是摇了摇头,自己之前的策略的确有问题,虽然打掉了五姓七望的嚣张气焰,但是说句实在话,这步路走的也算成功,可又不是那么成功,现在反而是让各地的中小家族有了警惕性了,将来的路…………
(
href=ht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