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司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四章 四爷的惦记(第4页)

    现在,刷题的妙用,彻底的显露无遗。

    因为啥呢好文章,不仅仅是辞藻华丽,还需要千锤百炼,才能通达凝练,妙到毫巅。

    只要猜对了考试的范围,类似这种经过事先千锤百炼的好文章,只须稍加修改,就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何子昌的小册子里,写得很清楚。绝大部分的江南状元,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做出绝妙的佳文和策问,皆是提前猜中了考题也。

    为啥能够猜中呢顶流名师也!

    为啥顶流名师,能拿每年千两银子以上的束脩物有所值也!

    要知道,如今四九城里,最次一档的籼(先)米,也就是五文钱一升而已。十两银子,已经可以买一个漂亮的黄花大姑娘了。

    一千两银子,在朝廷缺钱花,允许捐官的时候,足够买一个实缺,而不是候补的八品县丞了。

    说白了,八股取士的时间越长,规律越容易被掌握。再揣摩透了皇帝的心思,及主考官的心思,就很容易圈出考试的范围,进行有针对性的长期训练。

    教育这种事情,除了1%的天才之外,不投资肯定无大收获。

    江南的士林大家族,都是既得利益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很舍得砸钱请顶流名师。

    名师拿了大钱,江南的士子们中进士、中状元,各取所需,一举两得!

    玉柱有汤炳做老师,简直是捡到了宝。汤炳自己就很厉害,他还推荐了更厉害的师弟何子昌,何子昌又牵连出了牛逼之极的秦本初。

    这就相当于,三位经常参加高考出卷子的国家级特级讲师,天天给玉柱开小灶。

    岂能不占大便宜

    第二日,花了一整天的工夫,玉柱把四书和五经题,都做完了。

    按照老习惯,题目做完后,玉柱并没有马上誊抄,而是又搁了一个晚上。

    伴随着考友们的唉声叹气,玉柱默默的把所做的文章,里里外外的斟酌了三遍。

    第三天一大早,玉柱啃了几把炒米之后,正式开始答题。

    打好了底稿的锦绣文章,如同涓涓细流一般,缓缓的淌过心间。

    玉柱捏笔的右手,稳如泰山,一笔一划的答题,字迹绝无一丝一毫的潦草痕迹。

    申时四刻,玉柱仔细的检查了姓名、籍贯、祖孙三代的履历、皇帝的避讳、文章的抬头等等,便叫来了兵丁,主动交了卷。